从零到一:打造让人眼前一亮的网站其实没那么难
最近帮朋友折腾网站,突然发现很多人对网站设计制作这事儿存在挺大误解。要么觉得非得花大价钱找专业团队,要么以为随便套个模板就能搞定。说实话,这两种想法都挺要命的。作为一个折腾过十几个网站的"野生设计师",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掏心窝子的经验。
一、先想明白:你的网站到底要干嘛?
每次有人问我"做个网站多少钱",我都特想反问:"你要拿它来做什么?"这就像问"买辆车多少钱"——是打算拉货还是兜风?是给自家小店用,还是想搞个电商平台?
见过太多人一上来就纠结配色、字体这些细枝末节。拜托!先把核心功能想清楚行不行?去年有个开咖啡馆的朋友,非要花大价钱做炫酷的3D效果,结果连在线预约功能都没做。后来发现顾客最烦的就是打电话问有没有空位,这不是本末倒置嘛!
我的经验是:拿张纸,左边写"必须要有",右边写"锦上添花"。比如电商网站,购物车、支付系统肯定放左边;而什么背景音乐、酷炫转场,统统扔右边去。
二、工具选择:别被专业术语唬住了
现在建站工具真是方便得不像话。早些年还得手写代码,现在拖拖拽拽就能搞出像模像样的网站。不过工具选不对,干活两行泪。
对于完全没技术基础的小白,我一般推荐从这几个入手: - 博客类:选操作简单的,后台像发朋友圈那种 - 电商类:重点看支付系统和库存管理 - 企业官网:要注重SEO优化
有个坑得提醒:千万别被"免费"二字忽悠。很多平台打着免费旗号,等你网站做到一半,发现要导出数据得交钱,换模板得交钱,连换个字体都要充会员。这种时候真是骑虎难下,别问我怎么知道的...
三、设计门道:让用户"一眼就懂"
说到设计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要"高大上"。但说实话,大多数用户停留时间可能不超过15秒。在这宝贵的15秒里,得让他们立刻明白三件事: 1. 这是干什么的 2. 对我有什么用 3. 下一步该点哪里
有个特别实用的技巧——"5秒测试":把网站首页截图发给朋友,5秒后问他们记住了什么。如果答案和你预期相差十万八千里,赶紧回炉重造吧!
颜色搭配这事儿也挺有意思。之前帮一个瑜伽工作室改版,原先是黑金配色,看着是挺高级,但学员反馈说像进了奢侈品店,完全放松不下来。后来换成薄荷绿配米白,咨询量直接涨了30%。看吧,有时候专业设计理论还真干不过用户直觉。
四、内容编排:少即是多
常见误区是把网站当仓库,什么都往上堆。结果用户点进来跟走迷宫似的,找个联系方式得翻三层菜单。
我的血泪教训是: - 重要内容永远不要超过三次点击 - 段落长度别超过手机屏幕高度 - 每张图片都要有存在的理由
有个餐饮老板非要放20道招牌菜在首页,我说你这不是难为选择恐惧症患者吗?最后精选了5道最受欢迎的,配上短视频介绍,转化率反而提高了。有时候做减法比加法更需要勇气。
五、移动端:千万别事后才想起
现在超过60%的流量来自手机,但很多人还是习惯先做电脑版,最后才适配手机。这就好比先盖好房子再考虑水电走向,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。
最近遇到个典型案例:某培训机构花大价钱做了炫酷的首页动画,在电脑上看确实震撼。结果移动端加载要8秒,85%的用户还没看到动画就退出了。8秒啊!现在人刷短视频都没这个耐心。
建议从一开始就采用"移动优先"策略。最简单的检验方法:用自己手机4G网络打开网站,如果3秒内不能正常显示核心内容,赶紧优化去吧。
六、维护更新:网站不是一锤子买卖
很多人觉得网站上线就万事大吉,这想法简直比恐龙还古老。就像买辆车得定期保养,网站也需要持续维护。
我给自己定了几个提醒: - 每月检查一次所有链接是否正常 - 每季度更新一次案例展示 - 看到过时信息就立刻修改
去年有个客户两年没更新网站,地址电话全换了,还在用2019年的促销信息。最绝的是首页写着"最新动态",点进去最后更新日期是2020年,这不成黑色幽默了吗?
写在最后
说到底,网站就是个工具。工具好不好用,关键看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。与其追求酷炫效果,不如多站在用户角度想想:他们到底需要什么?怎么能让他们用着更顺手?
记得我做的第一个网站丑得没法看,导航栏藏在角落,配色辣眼睛。但现在回头看,正是这些"黑历史"让我明白:好的网站不需要多完美,但一定要对用户有用。就像老话说的——鞋子合不合脚,只有穿的人知道。
下次如果你也想做网站,不妨先问自己:我想要用户在这里完成什么动作?想明白这个,其实已经成功一半了。剩下的,无非是在试错中慢慢调整罢了。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好网站也都是改出来的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