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境生意第一步:打造让老外走不动道的网站
说实话,我第一次帮朋友折腾外贸网站时闹过笑话。把中文版式直接机翻成英文,产品图背景里还晾着裤衩,结果英国客户发来邮件问"这是不是中国特色的行为艺术"。得,这单生意黄得比广东的夏天还快。
外贸网站不是翻译软件能搞定的
很多人以为做外贸网站就是把中文站换个语言包,这想法简直比用筷子吃牛排还离谱。去年接触个做陶瓷的老板,非要在首页放"福禄寿"三色大花瓶,说这是中国文化精髓。结果欧美客户点进来秒关页面——人家还以为进了祭祀用品店。
三个要命的认知误区: 1. 以为谷歌收录=有流量(其实90%的外贸站都在谷歌100页开外躺尸) 2. 把1688产品描述直接机翻(老外看到"factory direct sale give you big surprise"能笑出腹肌) 3. 在线客服非要放微信二维码(你猜有几个老外手机里装着这玩意儿?)
有次我半夜改网站,突然收到美国客户的在线咨询。手忙脚乱用翻译软件回复,把"24小时发货"翻译成"24小时发射",对方发来六个问号外加一句"你们是卖火箭的?"
让老外下单的魔鬼细节
做外贸网站这些年,我总结出个"三秒定律":页面加载超过3秒,60%客户直接跑路。有个做家具的客户死活不信邪,非要首页放4K全景展厅视频。结果东南亚客户打开网页就跟看PPT似的,一帧一帧卡成毕加索画风。
这些细节比亲妈还重要: - 支付方式得比便利店还全(PayPal、信用卡都是基操,现在连加密货币支付都得考虑) - 物流信息要精确到小时(跟老外说"近期发货"就像跟女朋友说"改天吃饭") - 产品图必须360度无死角(有个客户因为没拍螺丝刀手柄特写,被德国人投诉"涉嫌欺诈")
记得帮个做LED的客户优化网站,把"防水等级IP68"改成"能在鱼缸里亮三年",询盘量直接翻倍。老外就爱这种看得懂的实在话。
流量来了还得会撩
好不容易把谷歌排名做上去了,结果发现来的全是同行探子?这事儿我见多了。有个卖机械配件的客户,关键词全投在"manufacturer"上,引来的全是印度同行比价。后来改成"solution for [具体痛点]",才算钓到真客户。
运营骚操作三连: 1. 在产品视频里故意留个小破绽(比如工具箱摆放不整齐),真客户绝对会留言指出来 2. 把FAQ做成趣味测试("测测你是哪种采购商"比干巴巴的Q&A点击率高3倍) 3. 在About Us页面放团队真实工作照(带点小混乱的办公室场景比西装革履摆拍更可信)
最绝的是有个做户外用品的,在网站藏了个复活节彩蛋——找到隐藏页面的客户能解锁限量款。结果脸书上一堆老外晒截图,比花钱投广告还管用。
说点掏心窝子的
见过太多企业在外贸网站上烧钱,效果还不如街边发传单。去年有个客户砸20万做网站,问我为什么没订单。点开一看首页轮播图还在用2015年的像素风,产品分类里赫然写着"other things",这操作简直能把客户送走。
其实吧,好网站就跟谈恋爱似的。你得知道对方喜欢文艺小清新还是简单粗暴,约会场所选星巴克还是大排档。我的客户里做得好的,都是把网站当成24小时在线的海外销售代表,而不是电子版宣传画册。
(小声说)最近发现个玄学:网站服务器所在地会影响客户信任度。同样的内容放在新加坡服务器,比放在香港收到的询盘多三成,你说气不气人?
下次改版前,先问问自己:如果我是老外,愿不愿意在这个网站上刷卡买单?想不明白的话,找个真实老外朋友喝咖啡,比找"专业建站公司"管用十倍。